据《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(2022)》显示,国有企业灵活用工普及度比较高,已使用灵活用工的国有企业倾向维持或扩大使用规模。
国有企业灵活用工现状
超过7成国有企业正在使用灵活用工,普及程度仅次于外资/港澳台企业。
在已使用灵活用工的企业中,国有企业灵活用工人员占企业总用工数比例最高,为27.84%。岗位上,使用灵活用工的岗位主要集中于一线基础岗。
国有企业灵活用工特点
一是,国有企业在制度上存在编制名额限制或薪酬总预算包制度,这种编制或预算的约束与用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落差,往往促使企业通过使用灵活用工解决问题;
二是,灵活用工伴随的用工风险分担或控制,也使得国有企业倾向深度使用灵活用工。
企业选择灵活用工的原因
一是,编制内员工名额与用工需求不匹配。因为某个项目或季节性用工导致用工需求的短期提升。
二是,高效管理员工,解决用工零散,企业管理难等问题。
国企在采用灵活用工之后,可以做到部分岗位“无需管人”,摆脱人才缺口大等问题,同时还可以长期储备灵活用工人才,建立新型人才蓄水池。
三是,优化用工结构及成本
节省国企人力资源部门时间成本,优化人力资源部门管理,降低成本,让企业按需使用、灵活定制、弹性扩张或缩减用人需求。
国有企业灵活用工趋势
延续2021年的调查,结果正在使用灵活用工的国有企业,依然更倾向稳定或扩大灵活用工的使用规模,正在使用灵活用工的国有企业中,超过一半表示未来将维持现有灵活用工的规模不变,近三成则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使用灵活用工的规模,体现了国有企业对灵活用工“稳中有涨”的需求趋势。
在向科技创新、锻造加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、智能制造等方向进一步发展过程中,相应的人力资源需求也纷至沓来。而除了外部环境的“拉力”,一些国有企业内部也出现“推力”,在包括用工以内的问题上,越来越能够采取更具市场化、包容性与多元化的思维来推进企业发展与变革。
内容来源:《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(2022)》